“真是聪明的孩子。”
“那当然,也不看看是谁。我可是天生我才,花见花开的姬旦青,嘻嘻。”
骆花生含笑摸了摸姬旦青的松绒绒的额头。
“旦青,你懂事就好,却也要记住,若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,也便不需要侠客。侠,源于民,也止于民。现在你可能不懂,但一定要记着。”
“嗯,我记下了。”
枣红骏马疾驰,车后轻烟扬起。骆花生和姬旦青一大一小,一紫一白,两袭长袍坐在车上聊天论事,笑声不绝。不多时,已来到杭州府内钱塘江。只见姬旦青垫着脚,扶着车窗,远远望去,那江边人头上下攒动,此起彼伏连绵不断。
眼见着好的观潮位置都已经被人占了,骆花生也不着急。找了家客栈,将马车安置好,买了些酒水干粮,领着姬旦青到稍远的丘陵上,寻得一地势安全平坦之处,坐下吃些东西,只打算远远观望那钱塘大潮。
姬旦青也从袋子中掏出一油纸包,展开来看,是绍兴府新昌小京花生。这是前些时候,应绍兴王家的邀请,去过中秋佳节时,主家送的礼物。姬旦青知道师傅不吃花生,便直接上手抓着,吃的不亦乐乎。
两人喝水吃酒,吃喝过半,刚是有滋有味之时,便听得前方人声如鼎沸一般,哦,哦,哦的叫喊不止。两人站起身看去,也是惊得一时呆住,说不出话来。
那钱塘江水道曲折,形如之字,眼前瞧着,江口形似喇叭,前窄后宽,大潮来时,前方浪头未过,后方浪头已来,浪里有浪,层层相叠,发出水激雷鸣之音。远远看去,又如万马齐嘶,奔腾而来,气势磅礴,震人心脾。姬旦青看的入神,也不禁随着众人,哦,哦,哦的叫喊,一波一波,至潮停方歇着。
许久之后,大潮停歇,众人不舍的慢慢散去。骆花生下了小山丘,领着姬旦青,朝着杭州最有名的西湖走去。待得来到一家“绿荫客栈”门口,骆花生点了两碗东坡肉,又喊店小二借纸笔一用。那东坡肉和主食米饭上了之后,姬旦青抄起筷子连忙扒了几口,大呼着好吃,想来也是一路辛苦饿极了。
骆花生接过小二的纸笔,工整的写下四行二十八字。朝着姬旦青笑着,“怎么样,这苏东坡的肉好吃吧。”
姬旦青抬头傻笑:“好吃好吃,苏东坡为老百姓疏通西湖,做好事,还把百姓送他的猪肉都做成东坡肉,分给所有人吃,这好官好人做的菜当然好吃。”
“说的没错,为老百姓做了好事,心里记着百姓的人,百姓也会想念着他的好,虽然几百年过去,这份名声和恩情却会永存下来。来,为了东坡先生,再来一盘椒盐花生米。”
过了不一会儿,两人吃完结账,共费银钱二十一文。收拾停当,便在那西湖边走了开去。绕着白堤苏堤转了几转,便来到一个幽静所在,这里松柏丛生,终年常绿,两株尤为茂盛的松柏之间,赫然矗立着一座巍巍石墓。姬旦青看的真切,那墓碑上面刻着两列苍劲大字,是为“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,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”。
那边骆花生取出水酒,洒在地上一圈,朝墓碑拜了拜,然后屈身坐跪,拿出写好的纸幅,交给姬旦青,一改先前嬉笑之意,肃穆沉重的说道:“旦青,跪下。把纸上的字念给于谦于少保,以慰他在天之灵。”
姬旦青闻言,也是收起笑容,呼吸一口气之后跪下,展开纸幅,大声念出:
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作者用心写的故事,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