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牛中文网 > 其他综合 > 宋朝烟雨 > 第二十三章 黄袍加身(一)

第二十三章 黄袍加身(一)(2/2)

是。不知众位将军意见如何?”

    众将听了果然一致拥护。

    苗训道: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应请各位将军营向全部士兵传达决定,制止再作议论,以安众心。于五更时集合整队,待新天子出帐,立即取行拥立之礼,大事就可定了。”

    众将一一领命散去,自去晓谕所部将士。

    次日黎明,各军排列队伍,在陈桥驿外荒野中一齐鹄立。指挥使以上高级将领,齐集中军大帐外等候匡胤。

    这时匡胤刚刚起身,正在盟洗,见匡义、赵普二人进来,便问何事。

    匡义便把众将的意思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匡胤听了吃了一惊,说道:

    “此事如何可行,我受世宗深恩,方有今日地位,正应努力报效,如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,岂不是陷我于不义,让唇人笑骂。诸将欲图富贵,而打算拥立,还情有可原,你是我亲兄弟为什么也这样糊涂,跟着起哄。”

    匡义道:

    “不然,此事不可逆转者有三,上天垂象,不可逆天,此其一也,当前幼主暗弱政治不能清明,兄如不愿当天子,必然会使天下大乱,刀兵四起,百姓遭殃,周室天下也必不可保,世宗子孙必将受害。所以从为国、为民,为保护世宗子孙计,唯有吾兄挺身而出,即天子之位,才能避免刀兵祸乱,此其二也。现在三军诸将及兵丁,全把期望寄托在兄长身上,昨夜军中士兵纷纷议论,说是如果点检不肯为天子,大家都要散伙回家种地,在军营已毫无奔头了。为了稳定军心,此事怎可推辞,此其三也。有这三点,吾兄万万推辞不得,还是满足三军诸将愿望,即天子之位,以安军心。正因兄弟也觉得从大义上讲,实在推辞不得,所以才来禀告。”

    赵普也道:

    “此举不仅关乎国家昌盛,百姓祸福,而且关乎能否实现世宗统一中国遗愿。如点检不愿为天子,必将引起天下大乱,刀兵四起,国家继续四分五裂,不能稳定,世宗只有含恨于九泉了。明公平日以仗义豪侠称誉于时,现在岂呆以怕受恶名的一已之私,而不敢力挽狂澜勇担重任。明公不可上违天意,下失民心。

    匡胤听了二人的话,沉吟了片刻,才说道:

    “且待我出去会见诸将,向他晓谕道理,稳定一下军心,再想法让他们不要立我为天子。”

    说毕,匆匆梳洗完毕,穿上官服,走出帐来。只见众将环立于帐外。

    高怀德一见赵匡胤出来,便道:

    “三军无主,一致要求拥立点检为天子。”

    匡胤正欲开言,苗训和楚昭辅早已把暗地准备好的黄袍取出抖开,一左一右,从身后走上前去,替匡胤技在身上,高怀德见了,怀中掏出令旗一摆,只见众将及士兵一齐下跪朝拜,齐呼万岁,声彻田野。

    匡胤无法,只得说:

    “如此大事,你们不和我商讨乱来。我受世宗深恩,今尸骨未寒,便代其天下,世上舆论如何说我?”

    赵普道:

    “完成其统一中国的未竟事业与心愿,正是报答世宗的最好行动,于世宗子孙,妥加优待,使之安享快乐,也便无愧于心了。”

    说毕,诸将一致请匡胤上马,回师汴京,登皇帝位。

    匡胤无奈,只得说道:

    “要我回汴京,需遵我三点,第一,幼帝和太后,我当北面事之,你等决不可冒犯;将士非有命令,不得擅入宫阈。第二,京内大臣,都是我旧日同僚,你们对任何一人,都不得随意欺凌;第三,不准乘机抢掠府库和富庶百姓,不许进入所有官员百姓私宅扰民。这三点你们必须做到,并严格约束部下,违令者斩!如能做到这三点,我便同意回京,如做不到,我死也决不回去。”

    众将忙说:

    “谨遵万岁旨意!”

    匡胤这才下令,向汴京回师。并且先派了潘美和楚昭辅快马入城。让潘美先通知石守信、王审琦二位京城内外都巡检,让他们注意维持京城治安,然后再通知宰相范质、王溥正式告知拥立新君之事。楚昭辅则赴府,禀告匡胤母亲及家人,安定和保护家属。二人领命去了。

    潘美(925年-991年),字仲询,大名(今河北大名县)人,史籍记录编辑潘美[1]

    潘美字仲询,大名人。其父潘璘,任军校戍守常山。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,附属于府中典谒。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:

    “汉代将要结束了,奸臣恣肆行虐,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。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,谋取富贵,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,直是羞耻啊。”

    正好周世宗任开封府尹,潘美任侍从官奉事世宗。到周世宗即帝位后,补任潘美为供奉官。高平之战,潘美因为战功升迁为西shàng mén副使。后出任陕州监军,改任引进使。周世宗准备用兵于陇、蜀二地,命潘美统率永兴的屯兵,管理西部战事

    匡胤又派王彦升领队先行,自己统大军随后出发。

    赵匡胤先派客省使潘美回城告谕后周皇帝和文武百官,给他们通个信儿;接着派楚昭辅立即回京妥善安排赵匡胤家人的安全。万事妥当,赵匡胤这才整饬军队回京。从仁和门(内城东面有两个门,南为仁和门,又称曹门)进入开封城,早已等候多时的石守信和王审琦立刻打开城门,迎接新皇帝。